一、基本概念:

 

定义

突发事件: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,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、事故灾难、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。

 

应急预案: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、重特大事故、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、指挥、救援计划等。

 

解读定义可认为:综合评估企业或集中区域的应急预案体系、应急组织机构及制度、内外部应急队伍、应急物资、视频监控及应急信息化平台建设、应急演练开展、紧急疏散和应急避难场所设置情况。分析集中区域的应急联动水平,评估整体应急能力是否满足事故状态下的应急需要,并查找存在问题

 

原则: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、依法依规、符合实际、注重实效的原则,以应急处置为核心,明确应急职责、规范应急程序、细化保障措施。

 

突发事件处置六个原则:

1、以人为本,减轻危害;

2、统一领导,分级负责;

3、社会动员,协调联动;

4、属地先期处置;

5、依靠科学,专业处置;

6、鼓励创新,迅速高效。

 

工作内容:针对企业项目涉及的突发事件,编制的应急管理、指挥、救援等方面的计划

 

 

二.基本工作流程:

 

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可以分为6个步骤,即组建应急预案编制队伍、开展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、预案编制、预案评审与发布和预案的实施(包括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)、以及应急预案的修订评估。

 

1)组建编制队伍

预案从编制、维护到实施都应该有各级各部门的广泛参与,在预案实际编制工作中往往会由编制组执笔,但是在编制过程中或编制完成之后,要征求各部门的意见,包括高层管理人员,中层管理人员,人力资源部门,工程与维修部门,安全、卫生和环境保护部门,邻近社区,市场销售部门,法律顾问,财务部门等。

 

2)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

 

⑴法律法规分析

分析国家法律、地方政府法规与规章,如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法律、法规,环境保护法律、法规,消防法律、法规与规程,应急管理规定等。

调研现有预案内容包括政府与本单位的预案,如疏散预案、消防预案、工厂停产关闭的规定、员工手册、危险品预案、安全评价程序、风险管理预案、资金投入方案、互助协议等材料。

 

⑵风险分析

通常应考虑下列因素:

①历史情况。本单位及其他兄弟单位,所在社区以往发生过的紧急情况,包括火灾、危险物质泄漏、极端天气、交通事故、地震、飓风、龙卷风等。

②地理因素。单位所处地理位置,如邻近洪水区域,地震断裂带和大坝;邻近危险化学品的生产、贮存、使用和运输企业;邻近重大交通干线和机场,邻近核电厂等。

③技术问题。某工艺或系统出现故障可能产生的后果,包括火灾、爆炸和危险品事故,安全系统失灵,通讯系统失灵,计算机系统失灵,电力故障,加热和冷却系统故障等。

④人的因素。人的失误可能是因为下列原因造成的:培训不足,工作没有连续性,粗心大意,错误操作,疲劳等。

⑤物理因素。考虑设施建设的物理条件,危险工艺和副产品,易燃品的贮存,设备的布置,照明,紧急通道与出口,避难场所邻近区域等。

⑥管制因素。彻底分析紧急情况,考虑如下情况的后果:出入禁区,电力故障,通讯电缆中断,燃气管道破裂;水害,烟害,结构受损,空气或水污染,爆炸,建筑物倒塌,化学品泄漏等。

 

⑶应急能力分析

对每一紧急情况应考虑如下问题:

①所需要的资源与能力是否配备齐全。

②外部资源能否在需要时及时到位。

③是否还有其他可以优先利用的资源。

 

3)预案编制

4)预案的评审与发布

5)预案的实施

6)应急预案的修订评估


应急技术咨询服务

汇应急